视频网站发展的路径选择
整合力是衡量未来媒介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,整合力是指对呈现环节之前的信息生产、获取和组织等三个环节所能获取的资源内化的能力,视频网站就目前而言,主要需要在内容的整合,即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等一切优质资源。视频网站属于web2.0的范畴,美国的youtube是典型代表,依靠UGC(用户生产内容),而在中国,并非youtube模式,即使他们的产品形态和youtube类似——画质粗糙,占用空间少。在中国,并没有美国的“家庭video”传统,所以不能指望用户原创,反而可资借鉴的是“新浪模式”——整合传统资源,像新浪整合传统纸媒资源一样
视频网站整合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较高的栏目,如《新闻调查》、《社会记录》等保鲜度较高又有社会意义的栏目,《幸运52》、《开心辞典》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。
整合地方电视台资源,尤其那些没上星的地方台的电视资源;尤其是地方台的本地法制节目。这个观点并不新奇,业界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,优酷网、酷6网目前这类传统媒体的资源已经占到了很高的比重。但如果光有这样的整合,视频网站发展不会像现在这么快。
视频网站真正发展起来的是依靠第二个整合:整合互联网上多媒体娱乐资源,比如flash、mtv、avi、rmvb甚至包括mp3格式。而这些资源,几乎全部是娱乐资源——电影、电视剧、电视综艺节目;尤其是台湾综艺。简单的说,大家看电影不再像以前用BT下载到本地电脑上,也不用网吧老板下载到本地服务器,而直接上视频网站;大家看台湾综艺不用P2P,大家直接上视频网站。这样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,所有视频网站的终极对手其实是——迅雷和BT等为代表的下载软件了。
在美国,Youtube和BT存在着“暗战”;但是到中国,视频网站和迅雷其实争斗马上从地下走上台面上来。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。
网络视频分享网站的两个整合
国内网站精英站方和草根用户存在着深刻的分裂,无论是web1.0时代还是web2.0时代。前Web2.0时代是由极少数精英为大众生产内容,Web2.0时代出现了个人生产内容即UGC,由精英主导的话语权正在流失。因此有人说Web 2.0颠覆了传统和精英。现实并非如此,人天性并非积极的互动参与者,互联网领域有一个1%规律,即100个在线的群体中,只有1个人创建内容,10个人参加互动,剩下的89个人只是在旁观。从各Web2.0网站也可以得到印证,目前豆瓣网注册用户逾30万,但每天的微内容更新数量不到3万条,“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凑热闹”的情况并无改变,只是这个少数人比以前Web1.0 时代多了些而已。
另外,草根提供的内容虽有“量”但没有“质”,内容质量参差不齐;草根毕竟不是专业生产者——不是靠内容生产为谋生手段的,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Web2.0对草根阶层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(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),仅靠唯一的动机——兴趣支撑的“先天不足、后天缺养”的草根内容生产模式,使内容的质量和周期上存在目前暂时无法克服的缺陷。片面依靠草根导致失败的Web2.0网站不在少数,例如网络原创音乐平台失败的原因就是全依赖草根模式。
那么,很多人就要问了Web2.0草根内容到底有没有价值?
Web2.0的草根内容有价值,但只对某些领域有价值,比如豆瓣网没有内容生产团队,全部靠网民的微内容,这是由它从事的领域所决定的,它是现代电子商务业、物流业的一部分,网民对信息的需求不是社会化的而是人际传播,因此它成功了。
但对于传统的主流资讯领域,微内容价值有限,草根内容仅是绿叶,是主流内容的补充,是专业内容的后备。
首先微内容基本上由个人匿名状态下生产的,在法不责众的心态下,可信度值得商榷,加上隐私、版权保护困难等因素的困扰,微内容成了鸡肋。
另外,内容本身是具有天然区隔度,内容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。Web2.0时代,整个内容市场供大于求,造成了内容价值是整体贬值的。但为什么主流媒体内容却没怎么贬值呢?这个现象也恰恰证明了大部分的草根内容没有价值,所以对内容供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。只有少数鲤鱼能跃上龙门,同样也只有一小部分有价值的精品才能有机会被推荐到网站首页,展现在人们眼前。草根阶层关注的都是和自己生活相关的“鸡零狗碎”的东西(无论是日志还是视频),没有专业媒介机构的广度和深度。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,大多数信息是无商业价值的。再者,如果你的内容都是一些恶搞或阴暗的内容,那么对于广告商来说,你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很低,甚至为负数,因为在这个平台发布广告会损害广告形象,如芙蓉姐姐虽然人气很高,但是没有企业会请她来代言人。